1949年8月,叶剑英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——南下广州。不过,在他出发前,毛主席专门找他谈了话。
这次谈话很特别。毛主席除了布置工作,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——莫雄。
“老叶,我知道你和莫雄在广州有过节,不过这次你去了,得好好对待他。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,咱们都不计较了,要给他安排合适的工作。这个人啊,是咱们党的老朋友。”
叶剑英听了有些意外。莫雄?那个在广州起义时站在对面的莫雄?毛主席为什么要这么重视他?
说起莫雄这个人,还真是个传奇人物。这家伙早在1907年就跟着孙中山干革命了,黄花岗起义、讨伐袁世凯、北伐战争,哪场仗都少不了他。31岁就混到了少将旅长,在当时那个年代,算是风光无限了。
莫雄的绰号叫“五色将军”,这可不是白叫的。这个人交友广泛,黑白两道都有关系,左派右派也都认识,典型的“八面玲珑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朋友多,但莫雄心里有杆秤,知道什么是对的。
1930年,莫雄在上海混事的时候,被我们党盯上了。不是那种“盯上”,是觉得这个人可以争取。周恩来、李克农他们开始和莫雄接触,发现这家伙对共产党的理念挺认同的。
莫雄甚至主动提出要入党。不过组织上考虑后觉得,他留在党外可能作用更大。于是派了项与年、刘哑佛这些同志到他身边,名义上是助手,实际上是接头人。
事实证明,这个决定太英明了。
1933年,蒋介石把莫雄调到江西当德安区专员,还兼了个保安剿共司令的职务。表面上看,这是让他去打红军的。不过莫雄心里门儿清,他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。
1934年9月,事情来了个大转折。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开会,莫雄作为地方长官也被叫去参加。这次会议上,蒋介石亮出了他的王牌——“铁桶计划”。
这个计划有多狠?简单说就是要把中央苏区彻底包围,让红军插翅难飞。当时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打得正激烈,蒋介石想用这招来个一锤定音。
莫雄坐在台下听着,心里直冒冷汗。这要是真让蒋介石得逞了,红军可就完了。
会议一结束,莫雄连夜赶回驻地。一到地方,他就把项与年叫来,把在庐山听到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。
项与年听完,脸色都变了。这个情报太重要了,必须马上传到中央苏区。不过怎么送?当时国民党的封锁线密密麻麻,要想穿过去,那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项与年想了个狠招——他用石头砸掉了自己四颗门牙,把自己弄成个要饭的模样,然后趁着夜色出发了。
这一路有多险,想想都后怕。项与年穿着破衣烂衫,装成乞丐,一路要饭过关。有好几次差点被抓住,都是靠着机智才脱身。
经过九死一生,项与年终于到达了中央苏区,见到了周恩来和李克农。当他把那份情报交出来的时候,在场的人都惊呆了。
李克农的儿子李力后来在书里写道:“看到这份情报,中央领导们都暗自吃惊。要是再拖半个月,敌军合围成功,红军真的很难脱身了。”
这话一点都不夸张。有了这个情报,中央和中革军委紧急商量,决定提前半个月开始长征。
就这半个月的时间差,救了多少红军将士的命?即使提前出发,咱们在湘江战役中还是损失惨重,要是按照原计划时间走,后果真是不敢想象。
莫雄传递这个情报,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。他后来回忆说:“幸亏项与年他们干得漂亮,要不然蒋介石查到我头上,我死定了。”
这就是毛主席为什么那么重视莫雄的原因。关键时刻,这个“国民党将军”救了整个红军。
抗日战争时期,莫雄和我们党的关系更加密切。他手下的副司令黄桐华,就是我们的人。这种安排,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的。
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保密局开始怀疑莫雄了。形势变得很危险,莫雄不得不逃到香港避风头。
1949年,叶剑英和陈赓打下广东后,叶剑英马上给莫雄写了亲笔信,请他回来。这就有了开头毛主席的那番嘱托。
那么,叶剑英和莫雄到底有什么恩怨呢?
原来,1927年广州起义的时候,叶剑英是副总指挥,这次起义被张发奎的部队给镇压了,叶剑英和叶挺只能化装逃到香港。而莫雄当时正是张发奎的部下,参加了镇压行动。
说白了,在那场战斗中,莫雄站在了叶剑英的对面。作为军人,莫雄当时也没什么选择,只能听命行事。
不过毛主席看得透彻。他知道莫雄虽然当时站在对面,但心里是向着革命的。特别是那份救命情报,足以证明莫雄是自己人。
莫雄回到广州后,先后担任了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、省参事室副主任、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。说实话,这个安排很合适,既照顾了他的贡献,也考虑了各方面的感受。
不过,当时还是有些同志不了解情况。看莫雄的履历,觉得这是个“国民党反动派”,甚至把他列入了逮捕名单。幸亏李克农他们及时发现,紧急叫停,暗中保护了莫雄。
这件事说明什么?说明我们党是讲情义的,也是有原则的。谁对革命有贡献,就要记着这份情;谁在关键时刻帮过我们,就要报这个恩。
1980年,莫雄病逝,享年89岁。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,可以说是跌宕起伏。从同盟会员到国民党将军,从“敌人”到“自己人”,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“路遥知马力”。
回头想想,如果没有莫雄当年的那份情报,中国革命的进程可能就要改写了。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情报传递,却可能影响整个历史的走向。
这就是历史的魅力,也是人性的复杂。有时候,决定命运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,而是关键时刻的一个选择,一份坚持。
莫雄选择了正义,选择了光明,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毛主席说他是“老朋友、老同志”,这个评价,他当得起。
想想看,如果你处在莫雄当时的位置,面临那样的选择,你会怎么做?是明哲保身,还是冒险相助?这个问题,值得每个人深思。
扬帆配资,鼎盛宝配资,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