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基金圈又出了点事,南方基金有个年轻的基金经理叫任婧,前几天突然离任了她管的两只基金。说起来,大家可能对任婧不太熟,但其实她在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。毕竟,她从2017年北大毕业后就进了南方基金,研究过钢铁、机械、地产、电动车这些热门行业,这几年积累的经验也不少。2022年年底才开始做基金经理,到这次离任之前,已经把自己的年化回报稳定在12%,这成绩,要说一般吧,也不算差了。
这次她离任的两只基金分别是南方兴盛先锋A和南方智锐A。其中,南方兴盛先锋A是她管得时间最长的,将近三年,把整体回报做到29.25%,年化回报9.6%。南方智锐A时间短一点,只有一年半,但任职回报高了点,做到了33.13%。很多人一看这数据,觉得在市场这么热的行情下,这收益也就中规中矩吧,和那些爆款比起来,确实没啥亮眼的。可如果真去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对比一下,其实任婧有个很大的优点——她的回撤控制得特别好。
说个具体数字让大家有个直观感受,去年2023年,南方兴盛先锋A还能有8.4%的收益,但你看沪深300当年跌了11.38%,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甚至亏了13.52%。这就说明,市场跌的时候,她手里的基金还能赚钱,至少是本金保住了。这靠的是什么?还是她选股票特别谨慎,不追热门,不猛押重仓。
她怎么做到这一点呢?今年二季度末时,她的前十大重仓股加起来,总共才占基金净值18.78%,最大的一个“华通电缆”只占3.05%。整个基金股票资产只占44.67%,也就半仓不到。再看她的选股,持仓股的平均市盈率大部分保持在13倍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0倍。这种做法挺克制,说白了就是不赌、不贪、不冲动,行情好了赚点,行情不好的时候保护本金。
但这种做法也不是啥时候都能吃香。像现在行情好的时候,大家都往上冲,她肯定跑不过平均水平。比如,2024年9月4日以后,南方兴盛先锋A只能赚到28.83%,而行业平均——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能做到49.67%,她整整落后了20%。这就是谨慎投资的两面性,抗风险强涨得慢,猛冲型的盈亏都大。
现在任婧走了,南方兴盛先锋A换了新基金经理,叫林朝雄,这人大家大概也听过点。他其实在南方基金待了很多年,但自己单独管基金的时间并不长。以前主要是在南方新兴产业混合做,这只基金规模很小,连1个亿都没有,但两年多涨了29.35%。现在突然接手南方兴盛先锋A,规模一下变成8个亿,压力大多了。
看林朝雄的持仓情况,他风格跟任婧完全不一样。林朝雄就很喜欢重仓,前十大持仓股占比高达46%,而且重仓的都是大家熟悉的大股票,比如腾讯控股、美的集团、美团、阿里巴巴这些巨头,都是市场里头的“大象”。最近半年,他自己管的基金,收益也不错,算下来有33.57%,还比南方兴盛先锋A高一点,虽然还是比行业平均差16%。
这事吧,怎么看都挺有意思。很多人关心,任婧为什么走了?具体内部原因外人不太清楚,但说实话,这年头基金经理变动其实挺常见的。基金行业现在竞争也很激烈,一个团队的风格调整,一点业绩波动,甚至公司战略方向,都可能让经手的人换掉。更何况,年轻经理有自己的发展需求,也有可能是公司内部轮岗调配。
但对于基民来说,就很敏感了。很多人买基金,看中的就是经理的风格和能力。你说一个经理表现稳定,抗风险能力强,他离任了,新的经理风格完全不同,那原来的投资逻辑就要全部推翻重来。这种变动,直接决定了很多持有人要不要继续持有,还是趁早走人。别人都知道,过去的业绩,不代表未来的业绩,现在换了人,后面的走势跟之前也可能完全两样。
说说南方基金这两个人的风格吧。任婧属于保守派,不追热点、不过度押注板块,遇到大跌能保护本金,一般人遇见这种经理,持有就更放心了,老百姓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钱被腰斩;而林朝雄看起来更激进,喜欢押大票,下重仓,波动可能大,当然行情好的时候可能收益也更好,但回撤风险也高。两种风格没有孰优孰劣,关键看自己承受能力。
市场现在整体趋势,其实挺适合激进一些的基金经理。因为风口频变,只靠防守,收益可能赶不上平均值。但如果行情突然转头,激进派亏损也快。现在大家买基金都追业绩,但很少有人认真研究经理的思路和操作细节。像任婧这样,能连续几年控制回撤,确实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做到的。
说下来这事还有更深层的影响。现在A股市场波动大,很多机构其实都在梳理自己的风控体系,保证投资组合的抗跌能力。任婧能做到稳健,这其实对机构的团队很有提示作用——不能只看短期爆发力,要有长期生存能力。但新一轮基金经理换人,可能公司也在试探团队风格的转型意图,毕竟市场机会多了,拿稳健路线可能不如多元化扩展战线,适应不同基民的口味。
所以说,普通基民要看的东西不仅是基金过去赚了多少,还要看经理怎么赚的、未来能不能继续赚。比如,如果你对未来行情比较看好,能承受波动,那新团队可能更适合你;但如果你守财型不爱油腻,还是保守稳健派,经理换了,风格一变,你可能就得考虑调整持仓了。持有者最怕的不是收益少,而是风格突变导致风险失控。
其实过去几年,像任婧这样选股克制的基金经理很受欢迎。那时候市场并不太平,黑天鹅事件多,指数大幅波动,大家都是冲着“保本不亏”去买基金。事实也证明,能控制回撤,最后拿到的收益还比很多猛冲型的基金经理好。但市场一转,行情爆发,该赚的赚不到,慢慢的很多人又开始质疑稳健投资是不是“太慢”了?这个问题其实说到底,就是中国基民还没习惯长期投资,只看到眼前涨跌。
其实A股也在变化,基金行业也在变化。以前大家只重视业绩,现在更关注团队、风格、风控、持股细节。像南方基金这样把团队风格拉开,既有稳健型,也有激进型,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也无可厚非。关键是基民自己要有清楚的选择,不要跟风追涨杀跌,更别一有变动就慌了手脚。
最后说一句,对于这次任婧离任、林朝雄接手这事,没有绝对的“好”与“坏”。市场变化本来就是常态,基金经理风格也会因市场环境而调整。任婧过去两三年帮很多人躲过大跌,积累口碑;未来林朝雄怎么把控大盘,还得看他接手后的具体表现。基民要做的是多留意经理的月度、季度报告,看清楚持仓、风格变化,必要时及时做调整,不要只看历史收益,毕竟前人的路没法给你保证未来也一帆风顺。
总的来说,这次南方基金换人,是市场的一个缩影。只要你参与投资,就得接受基金经理变动,记住选基金第一步不是看业绩,而是看经理的人品、专业和风格,再结合自己的承受能力做选择。说到底,投资本质就是:赚自己理解的钱,守自己能守的风险,不要因为一时风吹草动乱了阵脚。基金经理换人不是什么天大的事,关键还是你理解市场和理解自己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扬帆配资,鼎盛宝配资,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