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宝安,一场以“绣花功夫”
精雕细琢城市文明肌理
勾勒城市新貌的行动
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
今天,不妨跟随我们的镜头
一同漫步街巷
感受宝安环境秩序提升
带给市民群众的“小确幸”和“大惊喜”
城市颜值与气质的“蝶变”在宝安悄然发生。各街道立足自身特色,探索多元治理路径,让街区既有国际范,又有烟火气,更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。
01 新安街道
“乐翻夜市”的智慧治理
在新安街道“乐翻夜市”,摊位配上了智能感知终端,人脸识别通过方可通电,有效杜绝分租转租,还可实时监测油烟、噪声等数据。
曾经蔓延数排的“野摊子”少了许多,一位老摊主笑道:“环境好了,生意更稳当,客人吃得也放心。”
02 新桥街道
清平古墟的“修旧如旧”
清平古墟影视小镇选择“修旧如旧”路径,永兴桥下流水潺潺,广安当铺门前仿佛还能听见历史的回响。
杂乱的电线全部入地,破损的骑楼得到加固修缮,引入了文创咖啡、独立书店等新业态,让老墟市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活力。
03 燕罗街道
停车生态的“归队”行动
“入园入企入小区”专项行动改变着停车生态,停车位与充电桩被重新规划,共享单车、电动车得以“归队”。
全民接力“文明车贴”行动,共享“红芯巴士”上线,道路通行效率与安全系数显著提升。
04 沙井街道
“微改造”汇聚“大幸福”
从拥堵巷道到畅通“幸福廊”,从闲置荒地到便民“微公园”,沙井街道更用精细化治理的“绣花功夫”,让斑驳墙面变身“文化风景线”。
沙头社区联合股份公司、企业多方联动,对园区开启“焕新手术”。园区保洁人员早晚定期清扫,街道面貌焕然一新。
05 石岩街道
交通工具的“归巢”计划
石岩罗租社区的城中村三轮车不再随意停靠,专属泊位让它们各归其位,既方便居民出行,又不影响道路畅通。
06 翻身路
民间共创的“精神地标”
地铁5号线翻身站旁的翻身路因“咸鱼翻身”的美好寓意,成为社交网络爆红的“精神地标”。
年轻人自发来到路牌下打卡,这种源自民间的共创行为为城市注入了乐观、奋斗的草根活力,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情感文化符号。
走在宝安中心区的漫游城径示范段上,曾经的杂乱围挡和高低不平的临时屏障都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美观的围挡和开阔通畅的步道。
路边“躺平”的施工围栏“支棱起来”,开阔步道让市民从“绕路”变为“漫步”,街角空间不再被“遗忘”,而是变成充满活力的公共客厅。
走在宝安街头,这样的改变持续在发生,这背后,是一套智慧精准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强力支撑。
“双确认”闭环管理机制让“单向指令”成为“双向责任”,杜绝了“纸上整改”。
智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,与线下高效协同相结合,突破了人力巡查在时间、空间上的局限性。
“示范—通报”双向激励机制打破了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荣誉感。
目前已累计公布16个文明施工示范项目,通报26个重点整治项目,推动行业整体水平“水涨船高”。
更大的变化发生在人的身上。从以往的政府主导,转变为多方参与、共建共享。
整治行动开始注重“群众有感”,着力发动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参与,增强了大家的“主人翁”意识。
变化看似微小,却丈量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。
当市民不再绕道而行,当街角成为休闲目的地,当施工围挡变成风景线——这座城市才真正诠释了“为人民而建”的深刻内涵。
面对流动摊贩治理这一难题,宝安没有简单“一刀切”,而是通过“疏堵结合”的柔性治理,让摊贩从“被整治者”变为“共治合伙人”,实现民生需求与城市秩序的平衡。
夜幕降临,翻身路乐翻夜市逐渐热闹起来。
116个便民摊位整齐排列,传递着城市的温度。这里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,统一配送燃气、规范用电安全,甚至借助人脸识别技术防止转租。
在西乡街道盐田夜市,每晚172个摊位点亮灯火,臭豆腐、烤生蚝、糖水等香气四溢,地面却难见油污。街道明确限定经营时间,专业卫生团队实时清理,实现“人走地净”。
沙井街道同步推出“摊贩共管”机制:入驻者需签订管理协议,明确经营时间、摊位范围和卫生责任,从过去的“被整治者”转变为“共治合伙人”。
机制推行以来,整条街环境秩序显著提升,昔日摊贩扎堆、垃圾遍地的景象不复存在。
如今,“井野集市”已设立36个合规摊位,吸纳近百个流动摊贩稳定经营,日均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,成为宝安推行柔性治理、精准疏导的又一成功案例。
石岩街道浪心社区规划“便民疏导点”,诚挚邀请各位摊主先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“报个到”,了解疏导点规划详情,共同参与到规范经营的行列中。
同时,根据居民与摊主的实际需求,科学选址、合理设置摊位,让摊主们有固定的“经营阵地”,经营更安心,也让居民消费更放心,助力城市环境与民生需求和谐发展,让“烟火气”在规范中绽放。
自宝安区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,宝安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聚焦市容环境突出问题,划定18个重点片区和191条重要道路,围绕占道经营展开攻坚整治,各街道迅速响应铺开。
截至目前,宝安区已完成占道经营摸底建档4863档,增设疏导点84个,可容纳4204档,让流动摊贩“有处可去、规范经营”,让城市烟火气在秩序中绽放。
在这场城市“美颜”行动中,宝安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按照“拆除一批、清理一批、修缮一批”的思路,统筹各部门对“城市家具”开展全面整治。
两个月来,全区已拆除、修缮、更换各类问题家具3044处。
与此同时,宝安的绿化景观也在悄然变化。
在壹方城、大悦城周边、前进二路等地,曾经杂乱的街头区域通过增加街头绿地、打造精致花境,转变为靓丽的景观小品。
这些街头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,更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地点,有效提升了城市宜居性。
智能科技也在宝安区的绿化保洁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在西乡铁岗路、水库路,环卫智能机器人不仅成为西乡片区管养小队的新成员,也是道路绿化清洁的一道新风景。
这些机器人具备AI识别功能,能够精准定位黄土裸露和种植杂乱区域,告知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补种与完善。相比传统人工巡查,机器人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精准度,实现绿化问题的快速发现与解决。
从特色街区的“串珠成链”到施工围挡的“文明转身”,从摊贩疏导的“柔性治理”到“城市家具”的“精修细补”,宝安的城市治理不仅有“绣花功夫”的精细,更有“以人为本”的温度。
交警、志愿者、城管人员的坚守
市民的“金点子”与主动参与
让这场“焕新”行动
成为多方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
如今的宝安
畅通、整洁、有序、优美
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的注脚
而每一个微笑、一次礼让、一份自觉
都在为这座城市的魅力长卷续写新的篇章
来源 | 滨海宝安综合自 宝安日报 宝安融媒 深圳新闻网 清平古墟影视文化园 小红书
扬帆配资,鼎盛宝配资,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